Charlotte

至少我们还有Hope Sandoval。

这首歌并不是她最典型的代表作,但透过她那轻柔、慵懒、清澈、忧郁却又细致的声音,令人无法自拔。

She’s got a rose in her smile
She says she knows and she does

And her mind aches
And her heart breaks
‘Cause she’s silly

Gonna teach her to sin
‘Cause I’m always knowing where she’s been
Livin’ on the wrong side of the tracks
And you know she’s never
Coming back

She’s got a smile like a flower
She looks so fine by the hour

But her mind aches
And her heart breaks
‘Cause she’s silly

Gonna teach her to steal
‘Cause I’m always knowing
how she feels
Livin’ on the wrong side of the tracks
And I know she’s never
Coming back

Oh no…

And her mind aches…
And her heart breaks…
‘Cause she’s silly…

To me (2x)

越来越鲜有兴致去认真的找来各位自己喜欢歌声的仔细介绍了,多少有些亵渎之意,各位不妨自己去挖掘,如果有兴趣。这里转一个xici的介绍:

Continue reading

RP爆发阿~

BBS上闲逛,忽然发现有人在二手版送东西,其中竟然有一个闪光灯和几片增倍镜,于是毫不犹豫的发信之,竟然还在!所以晚间的时候就去取了回来——理光303P闪光灯和东芝#1-4增倍镜,除一片增倍镜因为送脱镜片略有损外,其他成色都很不错。后来在网上搜一下闪光灯与K100D的搭配情况,发现竟然可以使用,而且通过简单的修改以后还可以实现自动TTL,lol!

第二天,找实验室的老师把闪灯拆开后,对调了后面两只触脚的连线,并将闪灯底座前切除了一小块以确保完全接触,结果竟然完全可以用了,爽阿。抽丝去病后的第一大快事,至少把我原先计划买Pentax 360的钱给省下来了。Grrr,继续攒钱为Pentax 77mm/f1.8奋斗~

Ricoh 303P
IMGP0791

Toshiba Filter
IMGP0797

用闪灯乱拍某暗处……
IMGP0803

特谢送我这些东西的素不相识的giocondo!!

要不要电话回家呢?

已经整整三个星期没有电话回家了,尽管上个周末清清楚楚的记着这件事,可是,最近却一直被伤病困扰:先是小感冒,再是被撞,好得差不多的时候却又不小心喉咙痛……说起喉咙痛,确实愈发的郁闷起来:以前小感冒之类的从不去医院,因为过不了几天自然就恢复了,可这次从喉咙稍微有点痒开始就觉得应该善待自己,于是干咳了几下就跑去中关村医院了。这次挂的是耳鼻喉科,因为上次体检说有轻度咽炎。拿了点药吃后却愈发严重了。于是又回医院看内科,再开了些药,吃了,当天又严重了-。-到了周末,也就是上面提及的那个想起打电话回家的那个周末,犹豫了许久,还是决定不打,因为咳嗽,家里人一听就听出来了。过了周末,好转没一两天,却又急转直下,使劲的咳,比如昨晚,躺在床上咳了2个多小时才睡着……

真个一波三折,而且这次真有排毒过量的意思,唉。算了,自己在这边随便唧唧歪歪一通好了,还是不忍心打电话回去,而行千里母担忧啊。

Hold your breath, Pal!

转个杨德昌的介绍

尽管昨天又复习了一下《一一》,尽管不忍再拾起《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尽管《独立时代》还拍在Emule的队列中,可还是不愿意相信大师的远去。有人说,或许大师的离去会把曾经因为资金问题而中断的动画片《追风》带活。但愿吧,可这又能改变什么?与其让它变成一个娱乐圈中文艺人的悲哀,倒不如让《一一》成为他的绝唱。

====================================

发信人: lotsberg (秀川), 信区: Movie
标 题: 杨德昌简介(zz)
发信站: 水木社区 (Sun Jul 1 17:11:10 2007), 站内

杨德昌

姓名 杨德昌
   Edward Yang
出生日 1947年11月6日
出生地 中国上海
逝世日 2007年6月30日
逝世地 美国好莱坞比弗利山
国家/地区 中国台湾
职业 导演
   编剧

杨德昌(英文名Edward Yang),1947年11月6日出生于上海,台湾著名导演、编剧。杨德昌
擅长将西方电影理论与中国传统电影美学相结合,他的作品注重人性层面的理性剖析,富有
思辨色彩又不失哲理的锋芒,题材偏重于人际关系以及社会家庭生活的描述。

杨德昌的电影主要描写台北城市生活,与侯孝贤的乡土情怀形成鲜明对比。

介绍
光阴的故事
早年生涯(1947年-1970年)
1947年杨德昌出生在上海,祖籍广东梅县人。1949年2月,一岁多的杨德昌随父母迁台,自
此成长在台北。小学时候的杨德昌功课并不大太好,和老师关系冷淡。1959年杨德昌考上建
国中学初中夜间部,次年插班入日间部。在60年代初的台湾,杨德昌度过了他略显孤寂的少
年时代(可参见《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直到高中才有所转变。1962年杨德昌又考上建
国中学高中部,因军乐队进行曲而接触到歌剧《阿依达》,古典音乐中的情绪、组织结构、
节奏等,影响了他日后对编剧的写作。

受哥哥的影响,杨德昌自小酷爱漫画,经常在墙壁上涂鸦乱画。他接触的漫画从本省漫画家
到手冢冶虫的日本漫画系列,并尝试自己编画,中学时他自编自画的漫画故事已经在班上传
阅。可以说,杨德昌深受手冢冶虫漫画作品中对于人性光辉的信念,以及悲剧结局中对人性
肯定的影响。

1965年,通过大学联考,杨德昌以班上第45名的成绩(全班只有53人)考上了位于台湾新竹
的国立交通大学,后来成为杰出校友 的他就读于控制工程系并于1969年毕业。

小时候的杨德昌也随父亲去看电影,喜欢尤敏、丁皓,迷过国语片,但后来失望。杨德昌对
于电影的兴趣属于逐渐浓厚增强,从小时候看的《血战勇士堡》(Escape From Fort
Bravo)﹐到中学时喜欢大卫·里恩的《阿拉伯的劳伦斯》(Lawrence of Arabia)和《汤
姆·琼斯》(Tom Jones)﹐直到后来喜欢上、并且看了很多遍后才终于明白的费里尼《八
又二分之一》。

赴美求学(1970年-1980年)
大学时候的杨德昌,虽然本专业是电子工程,但他受国文老师所教授的诸子百家影响,其中
管子之言“能者作智,愚者守焉”激起他的创作意识,年轻的他迫切想要出去台湾以外的地
方闯荡、出国接触西方思潮,于是还没毕业时的杨德昌即主动提出希望出国体验外面的世界

1970年杨德昌赴美,从佛罗里达大学(University of Florida,简称UFL)电子工程与计算机
系硕士毕业后,就前往美国南加州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简称USC)学
习电影课程。

杨德昌后来以电脑工程师身份往美国华盛顿大学(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Seattle,简
称UW)从事计算机微处理器与软件设计,并在那里工作了7年。在西雅图,杨德昌从德国新电
影得到很大启示――尤其德国新电影四杰之一赫尔佐格的《阿基尔,上帝的愤怒》,因为他
证明精彩的电影可以一个人做而不必倚赖巨大投资,或者更直观的说让杨德昌明白了电影原
来可以这样拍。

回台从影(1980年-1982年)
1981年春天杨德昌回台,在詹宏志策划监制、余为彦执导的《1905年的冬天》中担当编剧、
制片助理和演员。而从《1905年的冬天》里,亦可隐隐窥见杨德昌在编剧上强烈的社会触角
和人物在特定社会背境中的兴趣,影片入围了当年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

开始正式从事电影工作之前的杨德昌后来在张艾嘉策划推动的电视连续剧《11个女人》中任
导演,杨德昌在执导的上、下集《浮萍》中探索情感,形式相当平稳,在十一集中有相当不
错的评价。

台湾新电影

初露锋芒
1982年由台湾中央电影公司陶德辰策划,陶德辰、杨德昌、柯一正、张毅四人合作拍摄了四
段式影片《光阴的故事》(In Our Time)。影片用四段人生不同阶段的故事来表现人际关
系与男女关系的演变、人的成长和台湾30年来社会形态的变迁,由此突破了台湾70年代以来
政策军教片和琼瑶爱情剧以及古龙武侠篇占据电影市场的局面,开创关注社会和家庭生活的
充满情趣的实验电影时代。因此《光阴的故事》被称作台湾新电影的开山之作,以新人身份
参与拍摄的杨德昌凭借第二段《指望》一鸣惊人,自此杨德昌也走上了台湾新电影的舞台。

1983年的《海滩的一天》,杨德昌兼任导演和编剧,通过两个女人(分别由张艾嘉与胡因梦
饰演)的一场对话,交代出60年代末70年代初以来整个台湾社会的面貌,在欧洲片的外观中
流露出中国式的感情,用精密细致的手法具体概括了当时台湾中产阶级的整个人际关系面貌
,对爱情、婚姻、亲情、事业、人生等各方面都做了相当深刻的探讨,复杂的结构方法(三
个时空的穿插)和开放式的结局(没有道破海滩的秘密)都是台湾电影前所未有的创举,也
奠定了杨德昌日后作品的基调。影片的创作阵容蔚为壮观,包括有第一批崭露头角的新电影
导演(除张毅)和大量的推动者。

关注台北
1985年由侯孝贤和蔡琴担任男女主角的《青梅竹马》,作为台湾新电影代表作之一的影片表
现了杨德昌对台北社会生活、都市文化的个人观察,《青梅竹马》获得瑞士洛迦诺国际电影
节国际影评家协会奖。

1986年的作品《恐怖份子》。

可以说杨德昌对于台北的现代主义式关注,始自《青梅竹马》,之后关注台北的都市生活和
城市文化也成了杨德昌作品的一个明显特征,自此杨德昌的视线就完全集中在时下的台北(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除外)。

共同理想
1986年11月6日(杨德昌的生日),在台北第二区济南路69号屋(屋主正是杨德昌本人),
杨德昌、侯孝贤、陈国富、赖声川、吴念真、焦雄屏等54名台湾青年电影人签订了“台湾电
影宣言”。

1987年由于《恐怖份子》获得许多国际影展奖项,获得了台湾新闻局的颁奖,同时中影还颁
奖给柯一正与杨德昌,表彰其成就并决定多鼓励新锐导演拍片。

1989年8月8日杨德昌成立“杨德昌电影”独立制片公司,开始独立独自电影创作工作,出品
了1991年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1991年公司增设剧场部门并改名为“原子电影与剧场
”,前后推出了舞台剧《如果》(1992)及《成长季节》(1993)。

独立时代
牯岭街头
1991年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它是杨德昌集十年大成的经典之作,长达4个小时的本
片同时也是各类最佳华语片排行榜上的常客。杨德昌用自己稳健的影像描绘了20世纪60年代
灯光昏黄的台北夜市,影片结构严谨、细节生动,有着庞杂但是清晰的人物关系、繁芜但不
凌乱的叙事编排。

杨德昌说:“《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不是一个单纯的谋杀案件,促成杀人事件的是整个环
境,凶手是整个环境,甚至小明自己都是凶手。”影片以杨德昌中学时发生在台北市立建国
高级中学(Taipei Municipal Chien-Kuo Senior High School)夜校生的一起少年情杀事件
为题材。影片中的校园部分都在建国中学取景,重现数十年前的压抑封闭,突出凝重的时代
感。

独立时代
杨德昌说,从文化角度审思,儒家文化并不鼓励创新,于是中国人不擅长找答案,而通常是
等别人告诉我们答案。

1994年的《独立时代》。

1994年台湾电影资料馆举办“杨德昌专题影展”,这一年杨德昌获邀担任都灵电影节评审。
1999年威尼斯电影节举办首届亚洲电影节,其中放映“杨德昌回顾展”。

1995年拍摄《麻将》。

2000年杨德昌在戛纳电影节终获肯定 戛纳载誉
2000年的《一一》被法国媒体形容为杨德昌把“生命的诗篇”透过电影传颂吟唱,在叙述一
则简单的家庭故事时,真正触摸到“情感的精髓”,以四两拨千金的娴熟技巧交待了少女心
事、童年困惑、事业危机、家庭纠纷,以及对宗教的慨叹和对时事的讽刺。

《一一》获得当年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的殊荣,人们认为那只是国际电影节对于台湾新电
影主将之一杨德昌迟来的肯定。

七年一剑
2000年《一一》之后的杨德昌把精力投入到了动画片《追风》的筹备上面,武侠动画《追风
》的故事背景设置在一千年前的开封,以成龙为人物原型。很多忠实影迷对于杨德昌这次题
材风格的锐变感到不适和不解,但如果从杨德昌自小经历分析这并不是件突兀的事情。而杨
德昌则表示:开封是那个时代全世界最繁华的城市,用现在的角度来看,他所谈的依然是“
都市”。

病故
2007年6月30日,杨德昌在患七年肠癌后,终告不治,在美国好莱坞比弗利山中去世,留下
一子一女。

儒者的困惑
杨德昌的《青梅竹马》在1985年的台湾创造了四天下片记录,票房收入不过区区几十万。
1986年,他的《恐怖分子》更令片商头痛,片商在电影海报上打出了“枪战、黑帮、警匪片
”字样以吸引观众。

与金马奖
尽管1986年的《恐怖份子》和1991年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获得金马奖最佳影片,作为
台湾新电影旗帜人物的杨德昌却从未拿过最佳导演。杨德昌与金马奖的瓜葛也是台湾新电影
与金马奖恩怨史的一部分。

进入90年代后金马奖电影评鉴机制不断打压新电影,加上新电影的“国际影展路线”更加稳
固,杨德昌终于下定决心放弃金马奖。1996年《麻将》中途退出金马奖(尽管后来王启赞还
是凭此获得最佳男配角),当时的杨德昌并未表明态度,但在事实上,这是他最后一次参加
金马奖。

2000年杨德昌决然拒绝参加衰弱得奄奄一息的金马奖,而之前他凭《一一》刚在戛纳电影节
上拿下了最佳导演奖。

杨的婚姻
在早年的感情生活里,杨德昌常被女生认为不实际,活在电影里,活在幻想世界里。

杨德昌与著名女歌手蔡琴的婚姻广为人知,不仅仅因为结合产生的“文化符号”意味以及二
人的知名度,还在于这是一段日后被曝的“无性婚姻”。他们一度合拍电视广告,为洗衣粉
代言,配合默契并且看似幸福,然而这段以浪漫甜蜜开始的幸福并没有能持续多久。相较之
下,之后杨德昌和彭铠立的婚姻就非常低调,大概也有饱受外人指责非议的缘故——无论如
何蔡琴的支持者都不会少于杨德昌。

蔡琴
1984年,在拍摄《青梅竹马》时杨德昌结识了民歌歌手蔡琴,当时影片的男主角是侯孝贤,
而女主角正是蔡琴。1985年5月,据说是在杨德昌热烈的追求下,他离开了原先的妻子,与
蔡琴走进了婚姻殿堂。之后近十年间,也就是1985年到1995年,细心的影迷很容易在杨德昌
作品里发现蔡琴的影子,从《恐怖分子》结尾的歌声到《独立时代》的美工,可以说蔡琴为
了丈夫的事业倾其能力,无私付出。

1995年8月5日,蔡琴和杨德昌结束了10年的婚姻,后来爆出二人无性婚姻的事实,一时间闹
得沸沸扬扬。杨德昌对这段婚姻的结论是“10年感情,一片空白。”而蔡琴则答:“我不觉
得是一片空白,我有全部的付出。”

彭铠立
1995年,杨德昌和蔡琴摊牌,以第三者身份出现的钢琴家彭铠立走进了人们视线。一次关于
巴赫的话题让杨彭两人产生了情感火花,同喜欢古典音乐的二人很快走到了一起。在音乐之
外,彭铠立喜欢的电影导演则是伍迪·艾伦。

2000年,杨德昌和彭铠立的儿子出生,作为古典音乐迷的彭铠立在电影《一一》中,也给丈
夫在电影音乐方面提供了不少帮助,譬如影片中的钢琴曲目多数出自她手,而类似角色似乎
正是之前蔡琴所默默承担的。在纽约一个座谈会上,被问及私生活时,杨德昌表示:要维持
一段长久的婚姻很不容易,他不反对婚姻制度,不过维持婚姻也要靠运气,他觉得自己运气
很好,也很爱他的妻子。

2001年,杨德昌和彭铠立把事业开拓进了网络领域,经营动画的miluku.com(铠甲娱乐)网
站于10月24日成立,此举令台湾网络界大为震惊。2005年,杨德昌携彭铠立出现在了戛纳国
际电影节上,杨德昌担任电影节“短片和电影计划基金”的评委会主席。

一一道来
参考台湾新电影运动推动者之一詹宏志的说法,1981年杨德昌刚从美国回台,二人因《
1905年的冬天》一片而相识,当时的杨德昌两手空空还未拍任何电影,只是个无名小卒,但
提到赫尔佐格说完“哇操”之后就激动得难以为继,对电影如此真挚的情感恐怕也是他后来
走上成功之路的一大原因。
胡因梦回忆形容自己演出的几十部电影为“哭笑不得”,认为称得上佳作的只有杨德昌《海
滩的一天》。她说有次剧组在中影看毛片时,侯孝贤正在剪《风归来的人》,杨德昌看到侯
孝贤所采用的超级长拍镜头画面禁不住兴奋大喊:你敢这样搞啊!那我也要这样搞啊!胡因
梦对杨德昌这种大胆忠于自己所流露的快意钦佩不已。
1986年杨德昌与侯孝贤、陈国富合拍了蔡琴的音乐录影带《成人游戏》,并与侯孝贤一同受
邀至第14届西班牙马加拉皇家电影节。
杨德昌最欣赏的大陆导演是田壮壮。“I have a lot of respect for Tian Zhuanzhuang.
He’s his own man, and I appreciate his courage in standing up to authority.”
影响评价
作品年表
1981年,《1905年的冬天》
1981年,《浮萍》(电视单元剧《十一个女人》)
1982年,《指望》(《光阴的故事》第二段),35mm∕彩色∕中影公司 导演/编剧
1983年,《海滩的一天》 导演/编剧,35mm∕彩色∕中影公司,邵氏∕167分钟
1985年,《青梅竹马》 导演/编剧/音乐,35mm∕彩色∕万年青影业∕105分钟
1986年,《恐怖份子》 导演/编剧,35mm∕彩色∕中影公司∕109分钟
1991年,《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导演∕编剧/美术,35mm∕彩色∕中影公司及杨德昌电
影公司∕240分钟
1994年,《独立时代》 导演∕编剧/美术,35mm∕彩色∕杨德昌电影公司∕127分钟
1996年,《麻将》 编剧/导演,35mm∕彩色∕原子∕121 分钟
2000年,《一一》 编剧/导演,35mm∕彩色∕台湾、日本,173分钟 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

获奖情况
1982年,《指望》(《光阴的故事》第二段)

1983年,《海滩的一天》

美国休斯敦国际电影节评审团推荐金牌奖;
第28届亚太影展最佳摄影奖;
第1届电影欣赏最佳影片、最佳导演。
1985年,《青梅竹马》

瑞士洛迦诺国际电影节国际影评家协会奖。
1986年,《恐怖份子》

第23届台湾金马奖最佳影片奖;
第40届瑞士洛迦诺国际电影节银豹奖、国际影评人奖;
英国国家编剧奖(与小野)
英国电影协会最具创意和想象力奖;
第32届亚太影展最佳编剧奖。
意大利贝沙洛电影节最佳导演奖、洛迦诺电影节银豹奖,获影评人协会票选为80年代十大国
片第一名。
1991年,《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第28届台湾金马奖最佳影片奖、最佳编剧奖,并获最佳导演提名;
第36届亚太影展最佳作品奖;
第13届南特三大洲最佳导演奖;
第4届东京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大奖、国际影评人大奖;
1992年柏林电影节竞赛单元;
1992年新加坡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1994年,《独立时代》

第31届台湾金马奖最佳编剧奖和最佳导演、最佳作品提名,被评为1994年台湾十大华语片之
一;
入围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1996年,《麻将》

第23届台湾金马奖最佳男配角;
柏林电影节阿尔弗雷德·鲍尔纪念奖、特别推广奖,入围主竞赛单元;
1996年新加坡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2000年,《一一》 

第56届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2001年美国影评人协会奖最佳电影(Best Film) ;
2000年纽约影评人协会奖、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外语片(Best Foreign Language
Film);
2002年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亚洲电影(Best Asian Film)
外部参考
《杨德昌电影研究》 黄建业著 远流出版公司 ISBN: 9789573223887
《联合报》 名人相对论 / 杨德昌.彭铠立
《New Left Review》/ Edward Yang TAIWAN STORIES / Sep Oct 2001


钱多事少离家近、睡觉睡到自然醒、位高权重责任轻;
老板说话不用听、五年就领退休金、领钱领到手抽筋;
旅游出国休假勤、股票分红拼命领、出差作事别人请;
金融风暴不担心、月月出国去散心、双B跑车任我行;
金卡银卡刷不停、吃喝玩乐钱照领、全家出游有奖金;
回来聊天谈事情、经理来了不用停、只说谢谢你关心。

※ 来源:·水木社区 newsmth.net·[FROM: 60.55.82.*]

RAW出图真麻烦 :D

练习用RAW出图,结果很久都没有拍片了,只好把一个多月前的图拿出来练一练,赫赫

使用的软件是Silkypix Developer Studio 3.0.9.3,尽管看了下网上的比较,这款软件对机器的要求相对低一些,不过在自己的机器上跑起来还是有些顿。功能上比Pentax自带的PentaxPhoto Laboratory/Browser 好像要稍微强大一点,尽管Pentax的随机软件业是Silkypix做的。

比较一下处理前后的效果吧,练手还需要很多路要走啊。
RAW直接转JPG
IMGP0035-o

RAW改变白平衡,曝光补偿等后转JPG
IMGP0035

老师 斯卡也答

偶尔逛荡去百合瞟上几眼十大,第一的却是DEE的离别贴;再细看,昔日好友小鸡同学竟在其中,双眼噙着热泪。

又是一年离别时。

这幕幕熟悉的场景,竟勾起些许对四年之前又个四年生活的部分回忆,遐想,甚至憧憬。对憧憬过去多少比憧憬未来更可悲,不是么?是时,我们的辅导员是位30多岁的高工,所以现在仔细想来,却恐怕是整个系直至毕业都貌若散沙的重要影响因素吧。大学四年,整个系的集体活动只有一次——换了盛奶奶为辅导员的最后一年,临毕业;整个班的集体活动寥寥无几,大约两次的样子吧——小鸡同学与我一起组织的。这样的结果很直观——至今为止,我仍然不能认识我们系当时所有约200人中的一半!

毕业之后,小鸡同学留校做辅导员,成了快毕业的这届小朋友们的衣食父母。或许对大学部分回忆的缺失,或许是他本就是一位善于关心学生的好老师,他对这届学生倾注的心血与爱心恐怕要远远超出我辈所能想象吧。这样,就不难理解他的泪水如此真情了。当然,毫不讳言,我毕业的时候也哭了,哭的原因除了对已逝四年空白的失望,多少夹杂了些对未来的迷惘,以及对无可避免的分离以及未来可以预见的少有的聚首的一种失落吧。

不过,小鸡同学有一点是没有改变的,那就是站在一堆MM中间拍照!赫赫,虽然没有能在十大里发现类似的照片,但我敢断言,这样的照片是客观存在的。比如这四年前的照片:D(独家哦~)

所以,这里还是不得不嫉妒一下这些行将走上新征程的小师弟师妹们,因为你们是幸福的,因为你们在你们人生最黄金最值得记忆的时候遇到了一位适合你们的好老师;这四年将会是你未来记忆里的真泉。

Anyway,Highji同学以及成功蜕变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了,而我也要试图螺旋上升了。

————-分割线~——————–

选这首来自杨芳仪的歌,收录于杨芳仪、徐晓菁的《重逢之杨芳仪 徐晓菁》专辑,一来送给Highji老师,二来也算是为未能出席你们的婚礼表示深深的歉意吧。这里的“斯卡也答”是泰雅语〝再见〞的意思。歌曲本身的出处也很有代表意义——出自一部1982年出品的描述两位老师去支教的电影《老师 斯卡也答》。所以,也算切题。当然,显然他们的那群小朋友们是不会选这首歌的,代沟阿代沟。

老师‧斯卡也答
-杨芳仪、徐晓菁
作词:小野作曲:陈云山演唱:杨芳仪

你来时的天空 像婴孩苏醒时的脸
温柔的红霞 围绕在池塘边
你走时的天空 像婴孩哭泣后的脸
残余的泪珠 垂挂在松树间
斯卡也答 斯卡也答
走过邮筒别忘了稍信来
斯卡也答 斯卡也答
走过山上别忘了上山来

歌的故事

 杨芳仪:很多民歌手都是无心插柳就成了历史的一部份,晓菁和我也是如此。我尤其被动,晓菁走了以后(Pal注:她俩尽管《秋蝉》专辑合作得不错,但后来还是分开了,徐晓菁好像去美国念书了,匆忙中未曾仔细考证,尽管在推荐她们的《歌声满行囊》时曾承诺过补一个她们的详细介绍的,看来又得顺延了。)并没有积极去找搭档,民歌在那时候也有开始走下坡的感觉。刚好当时新格和中影要合作一部电影「老师‧斯卡也答」就找我去唱电影配乐。当时去唱的感觉并不是很好,因为他们本来想做成「真善美」的样子,却做不出那个格调,让我觉得像是在唱儿歌。事实上我可以唱有感情的东西,并不想被定位在唱《秋蝉》那样轻、柔、美的歌曲。整张专辑只有《老师‧斯卡也答》这首歌让我最有感觉,因为参与民歌与参加山地服务社团正是我大学时代最重要的两件事。

PS:上次和小s顺便聊起滚石的辉煌,所以或许在这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华语歌曲可能会以滚石民歌为主吧。

When Bill Gates was young

Time公布出8张Bill Gates同学年轻时候的照片,其中除了那张1977年Bill因超速而被新墨西哥警察局拘留的照片外,其他都是互联网相对少见的照片。比如这张Bill 1973年于Lakeside School毕业典礼上的照片,不得不感慨他曾多么的年轻。

再看这张1978年时的微软团队合影(Bill躲在左下角),是不是觉得他们的发型都很怪啊?赫赫。

其实我们只要对照一下当时特著名特著名的那支乐队就知道了——The Beatles!且不去深究是The Beatles的流行与这种发型流行之间的因果或先后关系,但是,至少可以看出美国上个世纪70年代时整个年轻群体的风貌,而且不得不说,真的太雷同了,像现在韩国满大街的锅盖头一样……

Huge Thanks to the Nius, etc.

特别感谢老牛夫妇先,没有你们我恐怕只能吃整整三天的泡面,甚至连泡面都吃不上;也正因为此,我可以吃上老牛亲手做的饭菜,还配了水果,瓦哈哈;正因为如此,昨晚终于可以出去散散步,自己跑到小店买个冰棍啃啃。

今早走路到实验室,尽管还是有些不适,不过基本只是在可以忍受的疼痛范围以内了;下午去修好了车,发现骑车也没有问题了;看来小恙之下意味着的是一切回归正常啊。

身体最重要啊!各位多保重。

The Virgin Suicides

昨天开了个头,后来又啥都没了,今天继续。

这部《处女之死》是“虎父”之女Sofia Coppola的处女之作。这里就不多费口舌在Sofia身上了,如果没有记错,我应该在《迷失东京》中有所提及,如果不介意,可以往前翻翻。

电影主要围绕70年代中美国底特律郊区的某一上层家庭展开。故事从一个暗恋着Lisbon一家之三女儿Lux的旁观者视角入眼,追忆曾经的Lisbon一家,以及他们家那5位美丽漂亮的女儿,故事的切入点则是的女儿的第一次自杀未遂,因此Lisbon一家也一度成为新闻媒体的焦点。为了缓解这种紧张的气氛,Lisbon夫妇决定在他们的小女儿出院的时候在他们家办一场Party迎接她。Lisbon家这唯一一场Party最后还是中断了——小女儿Cecilia从她的房间窗口纵身跳下,落在楼下的铁栅栏。第二天,邻居们把铁栅栏拆去。然而一直关注着这个家庭的邻家男孩们从Lisbon家的地下室发现了Cecilia的日记——大部分篇幅停留在门前那株垂死的榆树身上。

一切慢慢回归平静。这个时候,Lux在学校认识了帅气阳光的男孩Trip,于是Trip向老Lisbon先生提出带她们的女儿去参加期末舞会,几经周折,他们答应了这群男生的请求。但那一夜,Lux没有和其他三位姐妹那样准时回家,而是随Trip去了操场;太阳升起,空荡荡的操场上,只有Lux孤零零的躺着——这是她最后一次见Trip,Lisbon姐妹最后一次出现在学校。

此次事件之后,Lisbon夫人对她的女儿们监管更加严格了,女儿们被强制停学,强制烧毁唱片,固锁一切。邻家的男孩们依然在默默的关注着这群在外界看来已经完全失踪的花季女孩们。伐木工人到达他们门前要求强行锯掉那棵垂死的榆树,四姐妹奋力而出,围绕着这株小妹所钟爱的榆树。树还是被锯了,这也是四姐妹最后一次出现在公众面前。邻家的小孩看到对面女孩的信号,以为是邀请他们出逃,不想看到的却是一具具自杀的尸体。Lisbon夫人喃喃的说:“Why did they do this? I have plenty of love for them”。

作为Sofia的第一部作品,尽管她把除Lux(Kirsten Dunst 蜘蛛侠中的女主角)之外的其他姐妹都做了可有可无的铺垫,尽管某些情节的过渡上不够连贯,但不可否认Sofia在电影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天赋是着实令人称奇的。

再回到自杀这个主题,恐怕今年最令教育部头痛的就是它了——整个五月,连续的自杀了5,6条(或者更多)的年轻生命,花儿一般。或许我们会忍不住想Lisbon夫人那样喃喃自语:“他们为什么这么傻,这个世界多美好阿”,可当一种情绪被压制,一种关注被忽视,一种价值被扭曲,或许他们只会选择他们的唯一。不管怎样,谈论这个话题总是很沉重,所以,当面对那条ICCAS某生服KCN自杀的消息,我只能用一种近乎冷漠的态度去对待,管它缘由是啥呢?当死者已不能复生,时光不可倒流,追究一些借口只会徒增苟且者某些阴暗的快慰,和对已逝者无谓的亵渎。

Let it be!

Flickr Banned!

最流行且最受欢迎的Flickr终于拜倒在火长城的“石榴裙”之下了。这也就是为何您看到这个Blog出现了不少红XX的缘故。

真的希望,不如,掐了网线,剁了电缆,关了电厂,毁了铁路,一起回归原始社会,返祖,又是一个轮回。
不过,话说:
“原始社会好,原始社会好,原始社会人民……”